劳动法中关于辞退员工的经济补偿金是如何计算的-雷火app

用人单位除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情形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外,其它情况根据解除的原因不同,赔偿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1、如果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这里所称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按应发工资计算。

2、如果单位没有正当合法理由单方辞退,需要按上面标准支付双倍的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扩展资料:

有无补偿金和多少补偿金与自辞、被辞没有直接关系,关键问题要看原因。

1、自辞的,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11种情形”,就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就不需要支付。

2、被辞的,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12情形”就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就不需要支付。

被辞的,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不需要支付补偿金,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提前30天通知就不需要支付补偿金,没有提前通知的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补偿金作为代通金。

被辞的,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

在劳动者没有过失的情况下无理由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赔偿2倍的经济补偿金。

参考资料来源:

转载请注明出处大学生学习网 » 劳动法中关于辞退员工的经济补偿金是如何计算的

范文

企业辞退员工补偿金怎么算

阅读(480)

答: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

范文

被公司辞退赔偿金如何计算

阅读(328)

用人单位无故辞退劳动者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赔偿金按照每做满一年支付2个月的工资作为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

范文

4年员工辞退补偿金请问怎么算

阅读(394)

4年员工被辞退补偿金是按照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补偿金,也就是4个月工资的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

范文

行政诉讼法里是否有一条叫先予执行的条款

阅读(303)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七条人民法院对起诉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工伤、医疗社会保险金的案件,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原告生活的,可以根据原告的申请,裁定先予执行。当事人对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可以

范文

在行政诉讼中可以申请先予执行吗

阅读(313)

可以的,但是仅限于几种情况。具体可以参看《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七条人民法院对起诉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和工伤、医疗社会保险金的案件,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原告生活的,可以根据原告的申请,裁定先

范文

法院不予先予执行应该适用什么文书

阅读(319)

除下列“先予执行”情形和范围之外,不予先予执行!先予执行的条件和范围适用范围:1、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案件;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2、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案件。条件: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

范文

行政给付案件,法院是否可以依职权裁定先予执行?

阅读(340)

下列行政案件,法院可以根据原告的申请,依法裁定先予执行:一、抚恤金,二、最低生活保障金,三、工伤、医疗社会保险金。详情请见<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七条。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七条、人民法院对起诉行政机关没有依法支付抚恤金、

范文

辞退员工补偿金和赔偿金怎么算

阅读(33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

范文

公司突然单方面要求辞退员工赔偿金怎么计算

阅读(348)

用人单位解除与你的劳动关系(或者说辞退、开除你)分以下三种情况,你自己对照下属于哪种情况,应该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而没有支付给你的,可以在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用人单位与你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支付任何经济

范文

被辞退赔偿金怎么算

阅读(395)

经济补偿金按您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计算: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

范文

被公司辞退经济补偿金怎么算

阅读(320)

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按本单位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一个月本人工资。劳动合同履行期间,用人单位辞退职工,应当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和第四十二条规定。否则,属于违法解除合同,应当按照经济补偿金的二倍支付赔偿金

范文

如何计算辞退经济补偿金

阅读(338)

经济补偿金按本单位工作年限每年一个月本人工资支付,满半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半年的按半年计算。附:《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

范文

被辞退有哪几种才算成立?赔偿金又是如何计算的

阅读(335)

1、只要不是员工自愿辞职,由单位强制解除劳动关系都算辞退。经济性补偿(赔偿金)按照工作年限计算,每做满一年补偿一个月的工资。如违反劳动合同法辞退赔偿金为双倍的经济性补偿。2、辞退包括强制性的辞退和经济裁员辞退。前者是劳动者严重违

范文

“活动商品不退不换”是否合法

阅读(371)

按实际情况及相关的法律规定,活动商品,不退不换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属于无效约定,所以不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三条经营者应当保证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应当具有的质量、性能

范文

被公司辞退赔偿金如何计算

阅读(328)

用人单位无故辞退劳动者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赔偿金按照每做满一年支付2个月的工资作为赔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

范文

企业辞退员工补偿金怎么算

阅读(480)

答: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

范文

4年员工辞退补偿金请问怎么算

阅读(394)

4年员工被辞退补偿金是按照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补偿金,也就是4个月工资的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

范文

公司涉嫌诈骗不知情员工有责任吗

阅读(571)

不知情不构成犯罪。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本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是否牵连,要看题主朋友是否对犯罪行为明知而参与。如果是明知的,那么属于共同犯罪,按照罪犯中的地位和作

范文

阅读(327)

赔偿请求人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的,应当在《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请求时效内提出。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2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2年的国家赔偿请求时效计算,还有以

范文

阅读(316)

可以是可以,但赔不赔你就把握不了了,也可以走民事诉讼,前提是还在诉讼时效期内。人身伤害诉讼时效仅一年。除非协议明显失工伤或者违反国家法律。你才有胜诉的希望。

范文

阅读(363)

工资应当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日期支付,排除不可抗力因素,未因经营困难与工会协商暂时延期支付,用人单位当月工资未在下月发放的,是无故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办法追索:1、向劳动监察投诉;2、申请劳动争议仲裁;3、有欠条可以向人

范文

阅读(315)

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资条例,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结清劳动者的报酬,且必须以货币形式结算因单位统筹安排等,应当在30天以内结清报酬因此,俗称的“压工资”法律规定是不允许的,但允许因单位统筹等原因有不超过30天的延迟期,所以实际上,压工资1个

[/e:loop]